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

賽德克巴萊戲外語錄 !

影片出處:
獵豹財務長郭恭克部落格(JaguarCSIA)


這幾天, 看到賽德克巴萊電影的素人演員及劇組人員的電視專訪, 聊到電影拍攝過程,感覺這部電影戲裡及戲外都是故事... 讓這部電影戲內戲外均呈現真實人生中所面臨不同抉擇,困境,勇氣與毅力的動人故事!

以下是賽德克巴萊戲外語錄!

~ 賽德克巴萊拍攝的過程中很辛苦,像是你永遠看不到終點,因為你不知道老天給你幾天陰天,幾天晴天。 (副導_吳怡靜)

~ 彩虹之所以美麗,不是因為它有不同顏色,而是因為所有的顏色都沒有重疊,所以它不會互相干擾,當你把每一個顏色都發揮到極致,那是一種和諧的美。(導演_魏德聖)

~ 人生活著的時間很短 ,安息的時間很長 ,何不趁著活得時候,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歷史顧問_邱若龍)

~歷史是一群對的人做錯的事,一群錯的人做對的事,這些對錯的累積造就了歷史. 歷史,應用更宏觀的角度去詮釋。(導演_魏德聖)


~ 賽德克人是一個信仰彩虹的民族,日本人則是一個信仰太陽的民族,但他們都忘了,其實他們信仰的是同一片天空。(導演_魏德聖)




台灣目前正受到不同的顏色互相干擾,但我們看到台灣這片土地上,充滿了一群懷抱夢想,為夢想追逐而努力的人,她們的人生,因夢想實現而更美麗,我內心的感動,無法言喻.


2011年10月2日 星期日

向魏德聖導演致敬_我看賽德克巴萊

今天終於看了期待已久的賽德克巴萊下集,劇情比上集的衝突性更強,我曾幾度被賽德克族勇士視死如歸的殉道精神感動落淚,賽族婦女為成就男性族人的靈魂,減少食糧之消耗,而選擇上吊自縊,雖不足採,卻令人動容.

這或許也說明了為何"莫那魯道"在魏導的掌鏡之下,總是孤寂淒涼. 霧社起義之後,對於賽德克族人而言,生死已不再有別,因為生可能比死更難已承受,而莫那的決定,卻掌握了族人的存亡.

花崗一郎及二郎全家自縊的一幕,更是拍的淒美. 兩人臨終前的對話,抉擇武士精神還是血祭祖靈,一語道盡兩人所面臨種族及文化衝擊認同的難題. 最後,一郎選擇以武士刀自盡,二郎則選擇上吊,決定自在做個游魂. 片中所有自盡畫面,拍得安靜肅穆,沒有灑狗血式的畫面,更沒有哭天搶地的哀號, 殉道精神最高莫過於此.



影片結尾,莫那魯道及另一敵族頭目鐵木瓦歷斯等所有族人,並肩走上彩虹橋,通往族靈的道路.這一幕的意義深遠,令人感歎,生前打打殺殺,你爭我奪,究竟所為何來? 魏導將種族融合的意念放在故事的結尾,也許能帶給在台灣的不同族群, 新的思維,新的史觀及生活觀.

當然,這部片沒有偉大到不能批評,例如有些畫面剪接不順暢,劇情及細節交待不夠清楚,但整體而言,還是一部很好看的電影.
我在此向魏德聖導演致上最高敬意!

2011年7月24日 星期日

技術與人才回流台灣,刻不容緩

筆者: 洪菁黛律師/ 律德法律事務所

過去十年來,台灣企業在大陸廣大土地及廉價勞力的吸引之下,紛紛到大陸設廠,並將技術移轉至大陸;之後,中國官方投資的國營廠即快速複制,大量產銷,導致台灣公司無法與其競爭,紛紛關廠熄燈,甚至以往的台幹變成現在的台勞。如果在十年後,我們希望台灣企業在保有國際競爭力之餘,不必一味的把台灣企業的幹部往大陸送,不必一定要把台灣的工廠一間一間的關,試問,台灣應該走哪一條路?是繼續西進?還是鼓吹台灣企業回流台灣?我們的政府,到底立場是什麼?

很遺憾的,政府的立場,我們並不知道;政府的作為,我們也沒有看到。

更有甚者,國內許多科技大廠的資金及人才均已外移大陸,根留台灣變成只是口號,倘若政府仍放任不管,生死由它,我們十分擔憂台灣的未來。

尤者,台灣許多重要的高科技企業工廠外移中國大陸已多年,但事實擺在眼前,許多台灣高科技企業目前卻已是搖搖欲墜,其中尤以DRAM及TFT-LCD產業最為嚴重;這些企業為求提升競爭力,或只是為求生存,而選擇外移大陸,造成許多台籍幹部長年在大陸工作而妻小在台灣生活就學的家庭失衡狀態;當這些大陸台灣廠的本地幹部日漸成長茁壯,部分台灣企業基於成本考量,甚至就壓縮台籍幹部在當地的工作發展空間,這些鬥不過大陸幹部或工作遭壓擠的昔日台籍幹部,不是屈就於現實而成為『台勞』、或是往更外圍的城市求發展,要不就是迫於無奈選擇回台而成為失業率的分子,因為台灣早就沒有這些人的位置。這些現實的狀況,我們看在眼裡,內心實在十分擔憂,如果我們的政府真的關心台灣企業的存亡及發展,應該有一些具體措施協助企業把重要的技術及人才留在台灣,並對企業回流台灣提出更多解決方案。我們希望政府應該多花點心思經營台灣,而非只是一股腦兒的只想著往中國靠攏。

據筆者所了解,台灣有很多公司在目前市場的競爭下,其實已無力維持,而現在唯一想得到的解決方案,卻是尋求大陸業者出錢出廠,將台灣技術及人才移轉出去;又原先外派大陸台灣高級幹部,在回台之後卻反成為失業人口,中國市場真的是台灣經濟發展的萬靈丹?

又眼見總統選舉在即,政府卻開放陸客自由行,屆時會有甚麼狀況發生,我們不願猜測,更不敢想像。曾經是野百合世代的我們,在民主廣場前徹夜未眠,抗議萬年國代,所爭取換來的民主,實難能可貴,我們希望在台灣,依舊能呼吸到民主自由的空氣。如果中國真的是善意對待台灣,就應撤除瞄準台灣的飛彈,尊重台灣主權存在的事實及對台灣人民的意義,否則釋出再多的利益,背後所代表的意涵不過是統戰。

我們生在這塊土地,長在這塊土地,請我們的政府真的用心經營台灣,戮力延續台灣的生命力。我們要民主自由,我們要經濟發展,我們要國際競爭力,我們要國家尊嚴,我們要新鮮空氣,我們要我們的下一代以身為台灣人為榮。中國的經濟發展我們樂見其成,但請我們的政府能真正用心耕耘這塊孕育我們的大地,母親,台灣,請別讓她的競爭力及優勢逐漸消失。我愛我的國家,台灣。請延續台灣的國家尊嚴及生命力。

2011年7月2日 星期六

當日本人不願意來台觀光時, 那就是台灣的警訊了!

近來媒體及政府不斷地鼓吹: " 陸客來台,帶來龐大商機!" 我們期待也竭誠歡迎陸客來台,正如同我們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一般,許多各地政府及商家均備有簡體版中文之目錄及導覽,以盡地主之誼!

但是「台灣準備好了,陸客您準備好了嗎?」

一篇報導說明了,兩岸的文化素養是有落差的,

" 陸客闖教室、翻資料… 都蘭國小抓狂"
更新日期:2011/07/03 10:35 記者李蕙君/台東縣報導

< 一群校長級的陸客前天上午九點多,沒導遊帶領進入都蘭國小,興奮地在停車場、運動場、花園區拍照,看見一群社區媽媽與老師正在做環保肥皂,好奇探問後,又是一陣狂拍,再從一樓的低年級教室開始逛起,邊走邊拍照,還大聲討論。.....令老師氣結的是,這群大陸客未經同意就走進教師辦公室,動手翻看學生學籍資料。教師王姵翎當場制止,告知這是私人物品,不能翻閱,但大陸客並不以為意,再翻開教導主任桌上的三本校刊,一頁頁拍照後,隨手拿起兩本問王姵翎:「這可以拿吧?」未等她回答竟轉身就走,讓她氣憤不已。>

當我們不斷看到一些新聞,如陸客造訪阿里山觀光區,在千年神木上攀爬;在風景或古蹟區刻上<陸客到此一遊>;甚至隨地吐痰便溺等, 或許這只是遊客個人行為,不能以偏概全. 筆者的中國朋友們中還是有素質相當高的

但開放陸客自由行後,台灣的生活品質及文化素養要走向更好,還是更差?這是我們政府要面對的"管理"問題.如果等到當亞洲地區生活水平總在高標的日本人不願意來台觀光旅遊時,那就是台灣生活品質或水平出了問題的警訊了

參考新聞: " 陸客闖教室、翻資料… 都蘭國小抓狂"
更新日期:2011/07/03 10:35 記者李蕙君/台東縣報導/ 聯合新聞網/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703/2/2udlt.html

政府補助提供誘因, 台商心植台灣吧!

筆者:洪菁黛律師/律德法律事務所

今日看到一篇新聞 " 郭台銘:日企業結合鴻海 必勝三星"

2011-07-02 中國時報 【黃菁菁/東京一日電】

以下是截錄自報導中之段落:

 「 台灣鴻海精密工業董事長郭台銘在東京接受「日經新聞社」採訪時強調:有品牌力的日本企業若與有量產技術的鴻海合作,勢必贏過南韓的三星電子,台日企業聯手進軍中國大陸乃最好的生意型態。 「日圓升值加上電費高等因素,使日本企業無法生產硬體,台灣有半導體、液晶面板、背光模組及模具技術等,日本企業與台灣合作將具備技術、速度、品質、服務等優勢,如此一來便足以與韓國企業競爭。」

 「日本企業若與鴻海技術合作,共同在中國或巴西設廠,即可將製品賣給各種廠商,還可以降低成本。日本企業若與鴻海合作,我有百分之百的自信,定會勝過三星電子。」

這幾年來台灣的重大基礎建設,幾乎沒有.倒是台商不斷向中國西進投資,郭董從黑手起家,如今成為國際集團之企業家,令人敬佩.但身為台灣數一數二之企業家,我們衷心期盼,有遠見,高瞻遠矚的企業領袖,能為台灣多盡一份心力,成為台商的榜樣,戮力建設台灣,把心的根深植在台灣,

以郭董之建議:"日本企業若與鴻海技術合作,共同在中國或巴西設廠,即可將製品賣給各種廠商" 等語,但這種 <台日合作建設中國>的模式,台日企業均獲利,對於台灣社會的實質利益究竟何在?

具有社會責任的企業領袖,如果能將工廠設在台灣,而由政府就台灣工資高出大陸工資之部分,對於企業給予適度補助,如此一來,能為台灣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能使台灣的經濟建設,持續成長,提高國際競爭力.又政府對於企業,能給予適度的員工薪資補助 (對於公務員3%之補助,則降低比例),亦能鼓勵台商或民間企業把重心,放在台灣.

我是一個律師,沒有任何政黨傾向,只有一個愛台灣的心,
觀察目前媒體及許多商貿組織所提供之經濟投資訊息,七成以上與中國有關,顯示台灣重要經濟及企業之重心,早已移向中國,傾中現象,已在發酵,人民的心中自有感受,豈是政府提供冷冰冰的數據否認,所能解釋?

前些日子看到英國外商提供在中國實習之機會,盡是集中在上海及香港,如兩岸統一, 大陸有可能會用心建設台灣嗎?

中國不是巨人,台灣也不是侏儒,台灣有很多自己的強項及優點,希望不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而使台灣逐漸的消失.眼觀目前,商貿重心外移中國的現象,台灣除了政治口水外,什麼也沒有,倘若將來統一後,台灣恐怕連政治口水都沒得吐.台灣的未來,令人憂心.


我從不討厭中國,只求兩岸和平相處,不管你喜不喜歡,認不認同,這是我的想法.

參考新聞: " 郭台銘:日企業結合鴻海 必勝三星" 2011-07-02 中國時報 【黃菁菁/東京一日電】http://www.blogger.com/post-edit.g?blogID=1279376891668762919&postID=5171359300025098874